最近都沒更新,所以只好曬曬舊圖衝版面(偷懶的人)
這次放的是我第一次畫的繪本----第一次登台
這是我第一次自創的繪本,內容正確性可能有所出入,請大家多包涵!若是大家看完
有所收穫或覺得喜歡的話,那將是帶給我莫大的鼓勵!!謝謝!
封面
封底簡介
蝴蝶頁
「乖孫女,過來坐下」阿嬤發現小透,就叫她過來。小透乖乖坐在阿嬤旁邊,看阿嬤化妝。但小透還是忍不住好奇的發問:「阿嬤,妳在做什麼?」「阿嬤在畫演歌仔戲用的妝啊!」
「歌仔戲?」小透還是不明白。
「歌仔戲起源於台灣宜蘭地區,約產生於日治時期1900年代前後,是吸收民間小戲與民謠曲調而來,以七字或五字組成一句,每四句組成一段,由方言俚語演唱來說故事的一種民歌。」
「歌仔戲根據角色的不同,妝、衣服、身段都有所區別。」阿嬤對小透大約說明。「阿嬤,有哪些角色呢?」「生,男生角色的統稱,依年紀、劇中身分或會不會武功,分為小生、武生、文生、老生、童生、採花。」
「旦,女生角色的統稱,分為苦旦(青衣)、小旦、花旦(妖嬌)、刀馬旦、彩旦、老旦、二手旦(婢女)、乾旦(男生反串)。懂了嗎?」
「就是男主角、女主角嗎?」
「差不多是這意思。還有丑角,專門搞笑、逗樂的男生角色,行話叫三花,女生有丑婆或三八兮等。丑角語言與服裝不受時空限制,經常使用時代語。」
「這個我知道,他們都好好笑喔!呵!呵!」小透想到那畫面,忍不住笑起來。
「最後還有,淨角,指個性強烈、愛恨分明、忠奸立判的角色,行話叫花面,分大花與二花,特色是演員臉上畫有色彩鮮豔的圖形,俗稱臉譜。臉譜的形狀和顏色都有特殊含義,可看出人物的性格與特質,如關公、鍾馗等,現在歌仔戲淨角很少畫臉譜了。」
「就是臉上很花的人嗎?」「是啊!阿嬤就是演這種角色。」
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學歌仔戲了,這樣我們的文化就會失傳了。」
「阿嬤,以後會看不到好看的戲嗎?」
「沒有人學就會變這樣了,歌仔戲就此只存在書本,走入歷史了。」
「阿嬤,我不要!我…我來學!我要演好看的戲給別人看!」
「怎麼辦?怎麼辦?等等要演出了,不能差澄姐的角色啊!誰可以替澄姐?」
「我…我孫女可以!」
「妳說小透嗎?可是她沒經驗吧?臨時上台行嗎?」
「可以的!她從小到大一直在旁邊看我演,該教的我都教她了。小透,來!」
「阿嬤!我…」
「拜託妳了,小透,現在是展現妳想演給別人看,好看的戲,決心的時候了。妳想讓今天的觀眾失望嗎?」阿嬤把扇子交給小透。
「……」
「阿嬤,妳放心。我會成功的!」小透堅定的收下扇子。
END
最近在超市當收銀員,有時會遇到不可理喻的怪客人,真是嗚呼哀哉~加上又跟了流行,我感冒了,鼻塞+喉嚨痛,第一次知道何謂長夜漫漫(無法睡覺啊)
去看醫生(給醫生看)後改善很多,被柚子欠圖的人請再等等吧